20071118

拉雜談


1. 《舞動奇跡》(國內名《舞動奇迹》)

偶爾在家中的無線生活台看到某一集的足版. 之前的星期五已在翡翠台看過半小時濃縮版了. 老實說, 無線把所有好東西都剪走了.

不得不佩服國內同業, 進步之快, 令人咋舌.

之前還嫌人家的節目製作娘、老土. 現在看得目不轉睛.

音樂襯托下, 俊男美女在偌大的舞台翩翩起舞, 本身已是賞心樂事.

配合超強製作, 華麗舞台, 燈光令人目炫, 輕煙瀰漫, 增添可觀性.

我更在意的, 自是主持稿及評委對白. 簡括而言, 就是文稿本身.

唉, 怎麼說呢? 香港的電視同業真的要好好努力呀!

製作人找來專業的舞蹈家作評論, 份量足, 說話中肯、幽默, 一針見血地道出各演員的不足, 卻又不失體諒鼓勵之處.

而且說話動聽, 活用各種比喻來描述觀後感. 語調又抑揚頓挫, 讓人聽得舒服、聽得入耳. 充份顯露國內同胞的教育文學水平.

主持也很厲害, 除了一些節目流程的基本對白外, 他們要自己"執生", 跟演員互動對話, 簡單兩句就營造輕鬆笑位, 取笑而不挖苦, 絕不會讓演員尷尬.

觀乎香港的主持, 沒有一個做到. 即使經驗老到的前輩, 說話往往得勢不饒人, 帶著教訓口吻, 少有體諒與寬容.

這大概與香港人的品格素質有關.


2. 《四代香港人》

近期文化界的熱話之一. 呂大樂把香港人劃分成四代, 簡括而言, 現在香港社會由第二代人, 即戰後至64年出生的一群, 而最可惡的是, 是這群人臨到退休之齡, 依然不肯退下火線, 在高位指指點點, 不放心將權力及責任交到下一代手上. 「家長式管治」是他們的意識形態, 表表者自是我們的政府.

第三代人被壓住, 卑躬屈膝, 戰戰兢兢, 努力進修增值, 空有才華, 卻苦無出頭之日, 而且是直到不知何年何月何日. 「精英」一詞, 永遠不能用在第三代身上.

第四代人甫出生已知無正途出頭機會, 於是另闢蹊徑, 自創一片新天地. Youtube, Facebook的創立人都是代表者. 於是在第四代眼中, 第三代人最可憐.

呂大樂的分析雖然概括, 但據我觀察, 竟準確無比. 難怪屬於第三代末的我, 與第四代的同事相處, 總是格格不入, 他們太有性格, 有立場. 相反, 我永遠對第二代的前輩必恭必敬, 企圖從他們身上學得一點上位本事. 然而我卻沒認清事實, 機會永不屬我.

真是洩氣.


3. 投資講座

投資(or投機?)成近來熱話, 「xx股神」如雨後春筍, 夢想發達的我也加入了散戶行列, 每逢在家寫稿, 有線財經台長期熱播, 幾乎背得出節目表.

上星期聽到收音機陸叔宣傳, 將會與證券行合辦講座. 近來受命參予一部師奶炒股票的劇集創作, 當中提及股評人及此類投資講座. 為公為私, 報名參加, 一開眼界.

今早趕往現場, 人山人海, 大概接近一千人. 比我想像的場面要大得多.

其實講座跟平日的股評節目差不多, 都是分析一下近來市場走勢. 我本來想像會有很多圖表powerpoint, 原來齋吹水.

大概受曹仁超和詹瑞文搞財經棟篤笑啟發, 找來森美分享, 以其個人經歷比喻投資心態. 森美夠生鬼, 全場掌聲熱烈.

之後到觀眾提問環節. 大家興趣來了, 紛紛拿出紙筆, 記下講者提及的號碼.

唉, 散戶都是號碼黨.

我都有mark no. 不過還做了很多筆記, 尤其是講者金句, 寫稿可以抄嘛.

有點意想不到的, 是入場者都有一份紀念品. 包括證券行簡介、市況分析簡報、印製精美的國畫座檯月曆, 問卷連抽獎表格, 提問紙, 四色原子筆, 礦泉水一支, 手錶贊助商coupon. 現場還有抽獎, 送出幾千蚊手錶, 都幾筍.

見識過, 感覺一般. 不過想到這些大型講座全部免費, 卻要安排大量人手, 請嘉賓, 租五星級酒店大ballroom, 經費何來? 羊毛出在羊身上, 凡登記者必須留下姓名電話地址, 早有心理準備, 日後會收到經紀電話, 推銷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