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聖誕檔戲碼不弱, 選擇頗多.
《十月圍城》應該看, 二千萬重現的中環街頭, 導演十年心血, 難得啊! 只是它不是首選.
《阿凡達》, 看了.
數下來, 最想看的, 是他--《神探福爾摩斯》.

自從得知這位名探再被拍成電影, 一直就很關注. 後來預告片曝光, 有點O咀, 怎麼福爾摩斯會去打拳?
跟著看到輿論, 一浪接一浪的批評福爾摩斯成了動作片. 負面話看多了就麻木了, 好像慢慢就習慣了, 帶著「這套福爾摩斯是連場動作, 跟以往認知的不一樣」的心理準備入場.
還好, 整套片流暢緊湊, 熱熱鬧鬧, 娛樂性十足. 故事呢, 完整有呼應, 以科學角度解釋所有謎團, 不俗. 雖有評論將之跟《達文西密碼》相比, 我倒覺得不必.
可以寫到這位名探的觀察力、推理頭腦, 還寫到他跟華生的有趣關係, 我已滿足.
不知何故, 以前看小說, 最喜歡的角色是華生. 謙厚、有勇氣, 又不像名探那麼古怪, 比較多點人氣, 還是個軍醫, 專業人士啊, 老被人說成是名探的跟尾狗, 很替他叫屈.
如今看電影版, 有趣了, 會跟名探say no, 還會投訴他破壞好姻緣, 哈哈, 爽得很.
當然, 福爾摩斯跟華生那種「曖曖昧昧」的關係才最有趣, 沙煲兄弟, 難捨難離, 你是我的知心友, 我是你的肚裡蟲, 比同居密友還要互相瞭解, 好看過名探跟大賊婆的鬥智鬥力. 那太明顯了, 也太大路了, 只是為了平衡 (兼鋪排續集伏線帶出那位神秘教授), 不讓華生的未婚妻搶鏡, 才加入的女角吧?
anyway, 我頗喜歡此片, 聖誕看挺開心的. 也期待能夠有續集.
*************************************
聖誕檔首選, 非它莫屬:《阿凡達》.
挾著占士金馬倫十二年心血、創新CG技術的噱頭, 無論如何也要一看吧.
看完, 覺得$120票價, 坐兩個鐘加九個字, 太值得了!

主角在太空船沉睡六年, 終於抵達潘多拉星, 醒來在無重的船艙內飄浮, 已經體現了3D技術的厲害. 層層遞進的層次, 深邃、立體, 空間感十足. 跟著隨著主角飛進潘多拉星, 那些層層遞疊的樹林, 看預告片是完全感受不到.
第一次看到電影如此具體地呈現3D技術. 之前看過《零零狗》, 號稱是3D, 實在不值一哂!
之後看了些報導, 指現在的導演都聰明了, 不會再玩弄3D技術, 把觀眾舞得暈頭轉向. 對啊, 現在看電影, 又不是去主題樂園尋刺激, 幹嗎要我看得暈陀陀? 叫我怎麼追看隨後的劇情?
占士金馬倫的厲害, 不單把3D融入電影, 而且將CG徹底地化為一齣電影.
記得數年前, Final Fantasy被拍成電影, 三少有位有番咁上下年紀的同事以為那是真人拍的電影, 我跟三少聽到都笑了, 咁都呃到人?
想不到, 占爺成功做到, 真的呃到我們了.
我看的時候, 絕不覺得在看CG電影, 就像是真人演出, 毫無瑕疵. 腦海中一直縈繞以前讀書時, 教授的說話.
他說, 電影就是「奇觀」.
《阿凡達》, 絕對做到「奇觀」效果.
然而這種奇觀源自什麼? 自己一直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直到我看到一位blogger劍心的文, 才恍然明白. (原文按此)
文中提到, 導演營造了一種「氣勢」, 源於利用CG創造一個讓人感覺真實的世界.
跟著想起三少跟一位朋友在面書的對話, 那位朋友好像不覺得阿凡達怎麼樣, 不夠創造性, 三少以驚訝的口吻回覆他, 導演創造了一個世界, 還不夠嗎?!
對啊! 那種「嘩嘩嘩」的讚嘆, 就是源於導演創造了一個世界, 讓大家信服的世界, 讓大家都以為有這麼一個漂亮的星球存在的世界!
還能說什麼?
當然, 有人批評, 故事太老梗了, 看第一句就猜到後來的情節, 那又如何? 不好看嗎? 那麼緊湊完整的故事, 絕對是編劇入門的示範作, 應計算的、要計算的, 需要鋪排的, 需要省略的, 都一一做齊了.
況且, 故事不需太花氣力去理解, 才有精力去欣賞畫面的美麗.
也有人說, 那些藍星人好醜好嚇人. 可是導演就是有本事, 叫你一路看下去, 越看越順眼, 越看越覺他們可愛, 甚至為男主角終於成為藍星人而喝采.
瑕不掩瑜, 單是電影帶出環保的訊息, 明確而不說教, 已經精彩. 還可以令保衛菜園村的支持者對號入座, 也夠厲害了吧!
不知將來出碟的版本會變成怎樣? 家庭影音怎能呈現那種3D效果? 還是趁有時間, 去看一趟IMAX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