擱一擱台灣之行的描寫, 岔開一筆, 寫寫我近來迷得很的小說.
其實也與台灣有關.
話說沒多久之前, 我不記得從什麼地方看到"九把刀"這個名字. 當時就有點好奇, 什麼人嘛, 竟然取這樣的一個筆名? 武俠小說作家乎?
就這樣留起心來.
曾經在逛書局的時候見到他的作品, 不過全都封在膠袋裡, 就沒有打開的意慾.
後來到高雄逛誠品. 嘩, 竟然有一個角落是放他的作品: 殺手、武俠混合現代、愛情小說、驚慄奇幻...什麼類型也有. 好奇更甚, 什麼人竟有這樣的創作力, 還受到誠品相當的重視, 專誠闢一個當眼的書架給他?
作品太多, 反而有點不知從何入手的感覺. 於是又一次錯過, 沒有買任何一本回來.
回港後, 請教師弟達. 他雜書看很多, 什麼也看, 應該知道和看過九把刀. 找他作明燈, 最適合不過.
果然沒有令我失望. 在他的介紹下, 我買下第一本九把刀的作品:《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是九把刀的少年自傳, 描述他自中學時代開始喜歡一個女孩的故事. 青蔥歲月.
花了兩三天看完. 三少說, 很久沒見我這麼認真的看小說了.
說的也是. 大概自初中追看金庸衛斯理之後, 加上後來偶爾追看的亦舒, 我好像很少這樣快速看完一本書.
但九把刀就是有這種魅力, 叫人欲罷不能.
雖然他的行文用語夾雜著台灣的方言, 不過都看得明白, 節奏暢快豪爽, 自有一股男子氣慨瀰漫其中, 讓人看得很爽.
大概因為是個人經歷, 所以當中體會深切感情真摯坦率, 兼毫不保留, 讓人深深感動. 看到最後, 竟有想哭的衝動.
在他的文字裡, 我看到一個男生的成長經歷和情懷. 一邊看, 一邊想起三少. 特別是剛剛探訪完他的老死, 在他倆的對話、相處方式中, 我看到一種我從沒目睹過的少男友情. 當時有一種莫名的羨慕和遺憾醞釀在心裡. 那是我出現在三少生命之前的部份, 是我永遠無法參與見證的部份. 永恆的缺席, 茫然若失.
雖然我既羨且妒, 但永遠無法取代他老死的位置啊. 所以呢, 還是大方一點, 任由兩個大男孩如傻瓜般扮演star war的黑武士, 我在一旁負責拍照和取笑好了.
看九把刀, 最讓我認清的就是這一點: 男生的友情, 是女生永遠無法理解、接受、摻一腳的禁區.
看完《那》書, 最新追看的, 是九把刀寫母親的《媽,親一下》.

(圖片來源同上)
同樣是自傳式的紀錄. 不太像小說, 接近散文多一點. 他的文風就是這樣隨意, 卻看得人舒服.
那時他母親患了嚴重的疾病, 全家都籠罩在一種惴惴不安又竭力保持樂觀的氛圍中. 現實與回憶相夾雜, 一家人彼此的愛始終如一, 讓人看得很窩心、很溫暖. 感性的我, 翻讀首兩篇已忍不住熱淚盈眶, 還好當時身處餐廳內, 大庭廣眾, 硬生生壓抑感性, 才沒出醜人前.
唉, 不過廿八歲, 文章卻寫得如此好如此動人, 後生可畏哪!
2 則留言:
九把刀好野唻架!另外都市病系列都不錯,不過就要撞撞下,最好係睇下簡介先,唔係個個岩口味。
幾時又有閒,又試下喬靖夫囉!我大膽咁講一句,而家呢一輩香港小說,佢係no.1
請問明燈, 睇喬靖夫又應該由邊一本入手好呢?
發佈留言